广东近期报告了基孔肯雅热本地病例引发大众关注,该病主要通过带有基孔肯雅病毒的白纹伊蚊(俗称“花斑蚊”)叮咬而传染人,因此防蚊灭蚊是关键。今天,上海市爱卫办、市健康促进中心发布“蚊虫防控”提示。与此同时,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感染科主任张文宏教授最近也发声谈及这个由蚊子传播的怪名字病。
华山医院感染科公众号“华山感染”推文《基孔肯雅热等病毒病的传播如何形成“完美风暴”?》称——
基孔肯雅病毒(CHIKV) 是一种由埃及伊蚊(Aedes aegypti) 和白纹伊蚊(A. albopictus)传播的甲病毒。名称源自马孔德语,意为“弯曲的姿势”,形容患者因关节剧痛而弯腰。
每次“完美风暴”的形成,由“蚊媒广泛+人口密集+病毒变异+无免疫力+全球变暖+国际旅行”共同促成。寨卡病毒、登革热病毒、基孔肯雅热病毒均由伊蚊传播,传播模式相似,伊蚊是中介。它们在全球刮起旋风。这次在中国刮起的基孔肯雅热风暴,也有其风暴形成的各个因素。中国一直处于白纹伊蚊(俗称“花蚊子”)传播基孔肯雅热病毒暴发带的边缘,风险随时都在。
具体来说:7月8日,一名境外返回人员在顺德被确诊,成为本次疫情的“零号病人”。本地蚊媒接力传播:输入病例被本地白纹伊蚊(俗称“花蚊子”)叮咬后,病毒在蚊体内增殖,再通过叮咬他人形成社区传播。病毒传播速度极快。
今年夏天,广东佛山出现了多起“基孔肯雅热”病例,这是种通过蚊子传播的病毒性疾病,症状像感冒又带点“伤筋动骨”的痛。很多人可能是第一次听说,但它和我们熟悉的登革热、寨卡病毒病一样,都是靠“花斑蚊”(白纹伊蚊)传播,防不住、治不好,就可能在人口密集的城市引发大规模暴发。
在佛山报告基孔肯雅热本土病例后,国家传染病医学中心张文宏教授联合王新宇教授即刻行动,在权威学术期刊《中华传染病杂志》上发表题为“基孔肯雅热牵动下的警示:伊蚊传播病毒性传染病对中国城市的持续威胁与应对”的述评。文章强调在疫苗尚未广泛可及之前,提升医疗系统识别-诊断-报告-救治的响应链条,是降低蚊媒病毒病城市暴发风险、增强公共卫生韧性的可行路径。
此次蚊媒疫情为何突然暴发?
基于华山感染团队对蚊媒传染病的长期研究,该篇述评以近期佛山出现的基孔肯雅热疫情为起点,提出三个核心观点——
蚊媒传染病的“势头”正在变猛。
气候变暖让蚊子的“活动范围”变大;城市越来越多积水死角;人流来往频繁,病毒也跟着飞机“搬家”。于是,原本只在非洲、东南亚常见的病毒,现在在我们身边也出现了踪影。登革热已在广州、佛山反复暴发多年,基孔肯雅热今年也开始出现局地传播,而寨卡病毒虽然还未出现大流行,但一旦输入也有风险。这“三姐妹”,未来在中国“扎根”的可能性越来越高。
为什么特别强调“城市”?
你可能会问:乡下不是也有蚊子,为什么老盯着城市说事儿?其实,这类病毒传播的关键不是“有没有蚊子”,而是“有没有人挤人+蚊咬人”的环境。白纹伊蚊这种蚊子最爱在人类身边活动,花盆托盘、楼顶水箱、工地积水……城市生活区反而成了蚊子的天堂。蚊媒传染病的传播取决于人口密度,人口不足,传染病传播的速度就会减缓。而且城市人流大、住得密,病毒传播得也快,容易形成“人→蚊→人”的循环。一旦暴发,就会给医疗系统带来很大压力。
如何展望这次顺德地区基孔肯雅热的防控前景以及对我们后续防控的启示?
根据国际经验,该病毒的R0值为2左右,如果经有效迅速措施,现在应该还处于控制疫情的有效窗口期,仍能阻止风暴的进一步形成并向周边区域扩张。如果通过有效的临床监测,亦能阻止疾病的跳跃性传播。在疫情过后必须立即展开当地的血清流行病学研究,可以明确此次感染覆盖的人群有多大,下次再出现新风暴的风险有多大。
我们普通人能做什么?“华山感染”给予明确提示:
无论是基孔肯雅热还是其他蚊媒病毒病,说到底,防这一类疾病的关键就是“管住蚊子”,教大家几招最实用的:
第一,清除积水:花盆底下、废旧的轮胎、水桶里别留水。
第二,用纱窗蚊帐:家里装纱窗,晚上用蚊帐。
第三,外出防护:穿长袖长裤,用驱蚊剂,尽量别露皮肤。
第四,及时看医生:出现发烧、关节痛,尤其刚从流行地区回来,一定要告诉医生,好早点确诊,别乱跑了再传给蚊子。
四招看起来简单,是防控基孔肯雅热等蚊媒传染病最管用的方法。
上海市爱卫办、市健康促进中心“蚊虫防控”提示,也就大众关心防护问题以问答形式给予回应——
问:上海常见的“花斑蚊”啥时最凶?
答:白纹伊蚊(花斑蚊)白天叮咬人,尤其活跃于日出前后1-2小时和日落前2-3小时。常出没于公园、绿地、水边及小区草丛,外出至这些区域应该重点防护。
问:如何预防蚊虫飞进家里?
答:给窗户加装密网纱窗,注意纱网的筛目要小于20目,即筛孔平均边长0.9毫米,要确保纱门纱窗闭合严密。
及时检查修补破损处,重点检查厨房排气口、卫生间通风窗——这些“隐秘通道”最易被突破。
此外,外出回来也上上下下拍一拍再进家,避免蚊子搭“便车”带入室内。
问:电蚊香能24小时连轴使用吗?
答:不建议连轴使用。蚊虫高峰时间段,可在室内使用电蚊香,密闭门窗点燃30分钟后,安装纱门纱窗且通风良好的房间可开窗通风,能有效防止蚊虫叮咬。若在通风较差的房间,特别是空调房内,长时间使用会导致空气质量下降,增加健康风险。
另外,不同品牌和型号的电蚊香,其有效成分的浓度和挥发速度可能存在差异。因此,务必仔细阅读产品说明书,按照指引使用。
问:家中水培植物怎么管理?
答:每周至少换水 1-2 次,换水时彻底冲洗植物根部,避免根部残留积水孳生蚊子幼虫。可以在水培容器中养几条食蚊鱼、孔雀鱼等吃蚊子幼虫的鱼,从源头减少蚊子数量。
问:出门如何避免被蚊子送“红包”?
答:蚊子偏爱深色衣物,且容易叮咬暴露部位,因此外出时尽量穿浅色的长袖长裤,减少皮肤暴露面积。
前往公园、绿地、水边等蚊虫较多的地方,尤其要注意衣物遮盖,避免穿短袖短裤;涂抹驱蚊液,认准避蚊胺/DEET成分,重点关注蚊子最爱的脚踝、手腕,出门前均匀涂抹,按照保护时效及时补充。同时尽量避开伊蚊活跃时段出门!
“华山感染”表示: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基孔肯雅热事件再次提醒,在全球化与气候变迁时代,伊蚊传播病毒性传染病对中国南方乃至更多纬度城市的威胁将呈现持续性。
王新宇教授为此次风暴的形成与发展给出总结:未来可能暴发的传染病,不一定长在你认识的模样里。除了呼吸道传染病,蚊媒传染病同样不容小觑。只有把蚊子压下去,把积水干掉,更重要的是——把医疗系统练得够硬、够快、够灵活,才能在下次危机来临前,早发现、早处置、不慌乱。
龙辉配资-十大股票软件排行榜揭晓-配资公司100强-广州配资网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